拼音chū chū máo lú
注音ㄔㄨ ㄔㄨ ㄇㄠˊ ㄌㄨˊ
解释茅庐:草屋。原意指诸葛亮感念刘备三顾茅庐的诚意;接受邀请;就任军师;首战用计火烧博望坡;大败曹兵;立下了战功。后比喻刚进入社会或工作岗位;缺乏经验。
出处明 罗贯中《三国演义》第39回:“博望相持用火攻,指挥如意笑谈中,直须惊破曹公胆,初出茅庐第一功。”
例子那傻小子是“初出茅庐”,我们准可以扫光他!(鲁迅《彷惶 高老夫子》)
辨形“茅庐”,不能写作“毛芦”。
用法动宾式;作谓语、宾语、定语;用于刚出道。
谜语诸葛别隆中
感情初出茅庐是中性词。
繁体初出茅廬
近义乳臭未干、初露锋芒、初露头角
反义老马识途、老成持重
英语young and inexperienced
日语初めて世間(せけん)に出(で)る
德语jung und underfahren
法语débutant(bec jaune)
1、 发现者,尤其是一个初出茅庐的年轻发现者,需要勇气才能无视他人的冷漠和怀疑,才能坚持自己发现的意志,并把研究继续下去。
2、 春天犹如一个初出茅庐的少年,刚刚萌发出了伟大理想,刚刚踏上人生的征程。她的未来充满希望、充满色彩、充满快乐。在春风笼罩的大地上,坚强不屈,慢慢成长。为之追求、为之奋斗、为之疯狂。
3、 虽是初出茅庐,但他干劲十足。
4、 初出茅