拼音qù xié guī zhèng
注音ㄑㄨˋ ㄒ一ㄝˊ ㄍㄨㄟ ㄓㄥˋ
解释指去掉邪恶,归于正道。
出处《三国志 蜀志 后主传》:“五年春,丞相亮出屯汉中,营沔北阳平石马。”裴松之注引《诸葛亮集》载后主刘禅诏曰:“有能弃邪从正,箪食壶浆以迎王师者,国有常典,封宠大小,各有品限。”
例子哥哥你说的是壮士言,到京师见帝王,则要你去邪归正为良将,治国安邦万人讲。元·刘元卿《降桑椹》第三折
用法作谓语、定语;用于书面语。
感情去邪归正是中性词。
繁体去邪歸正
近义改邪归正
英语break away from evil ways and return to a virtuous way(be on the straight)
1、前者陈太尉赍招安诏敕来山,如何不乘机会去邪归正?
2、即使宁王大逆无道,指日也就要歼灭,我何勿及早去邪归正、作一个好人?且有我这样本领,归顺朝廷,也可博得个功名,何必定要俯顺逆贼?
3、公等今后可各去邪归正,勿自陷其身。
4、久后奸臣退位,那时去邪归正,未为晚矣。
5、今已去邪归正,焉肯背反?寡人不曾亏负他,他如何敢叛朝廷?其中有诈