⒈ 战国时墨子善于防守,因称善于守的人为墨守。后指固执拘泥,不会变通:墨守成规。
⒈ 战国 时, 墨翟 善于守城。后因称善于防守为 墨翟 之守,简称“墨守”。
引《战国策·齐策六》:“今公又以弊 聊 之民,距全 齐 之兵,朞年不解,是 墨翟 之守也。”
宋 苏轼 《次韵张甥棠美述志》:“云梯雨矢集无方,我已中灰同墨守。”
罗惇曧 《文学源流·周秦诸子总论》:“公输 善攻, 墨翟 善守,故谓善守者为‘墨守’。”
⒉ 谓固执保守,不思进取。参见“墨守成规”。
引清 黄宗羲 《钱退山诗文序》:“如 钟嶸 之《诗品》,辨体明宗,固未尝墨守一家以为準的也。”
清 朱焘 《北窗呓语》:“然 戈氏 墨守韵学,未免为法所拘。”
鲁迅 《二心集·关于<唐三藏取经诗话>的版本》:“我以为考证固不可荒唐,而亦不宜墨守,世间许多事,只消常识,便得了然。”
⒈ 墨,墨翟,战国时人,擅长于守城。后称善于牢固的防守为「墨守」。宋·苏轼〈次韵张生男棠美述志〉诗:「云梯雨矢集无方,我已中灰同墨守。」后比喻固守旧法,不肯改变。。
例如:「墨守成规」
1、 这种蜕变在墨守成法与变革维新的冲撞中痛不欲生,最终导致了几千年历史上最恐怖与最悲伤的故事发生,导致了一个古老而巨大的国家伤筋动骨的剧变。
2、 治理国家如果没有法规就会混乱,墨守成法而不知变化就会脱离实情。
3、 那时他强调形似,但艺术贵在创新,不能一味墨守成法。
4、 他打破了水墨画原来的墨守成法,不仅丰富了水墨的表现语言,也使他笔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