汉语词典

田租(tián zū)的意思

田租

田租拼音 :tián zū

田租注音 :ㄊ一ㄢˊ ㄗㄨ


词语解释

田租[ tián zū ]

⒈  即田赋。

⒉  佃农向地主交纳的租米。

引证解释

⒈  即田赋。参见“田赋”。

《管子·幼官》:“令曰:田租百取五,市赋百取二,关赋百取一,毋乏耕织之器。”
《汉书·成帝纪》:“郡国被灾什四以上,毋收田租。”
南朝 宋 鲍照 《拟古》诗之六:“田租送 函谷,兽藳输 上林。”
《元史·许衡传》:“文景 克承天心,一以养民为务,今年课农桑,明年减田租。”

⒉  佃农向地主交纳的租米。

孙中山 《耕者要有其田》:“如果耕者没有田地,每年还是要纳田租,那还是不彻底的革命。”

国语辞典

田租[ tián zū ]

⒈  佃农向地主缴纳的土地租金。

《管子·幼官》:「令曰:『田租,百取五。』」
《汉书·卷四·文帝纪》:「其赐天下民今年田租之半。」

田租造句更多∨


1、 而且,从整体上看,嘉禾四年与五年常限田租率已发生变化。

2、 但两税制之规定田租额,则像是量出为入的。

3、 偏偏逢此荒旱年景,田租不入,贷债难收!无奈之下将茶档、缎庄盘出,勉强维持生计。

4、 废除秦朝苛法、豁免其徭役减轻人民的负担,如减轻田租,什五税一,“与民休息”。

5、 宋朝沿用唐朝时期创制的两税制,即把田租、户税、力役都合